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79篇
系统科学   207篇
丛书文集   107篇
教育与普及   50篇
理论与方法论   45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229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通过对214名大学生施测镶嵌图形测验,筛选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被试各45人,通过自传体回忆方法分别诱发被试的高兴、愤怒和中性情绪,探讨情绪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以及认知风格在情绪与创造性思维之间是否存在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高兴和愤怒情绪均对创造性思维有促进作用,认知风格在情绪和创造性思维之间起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对于场独立型被试,愤怒情绪促进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对于场依存型被试,高兴情绪促进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相似文献   
2.
运用献资料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革后学校体育思想的研究状况进行整理分析,整理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史学研究成果,讨论不足,为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史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就注意课堂提问的层次性、创没求知环境,引导学生求异思维,注意发散思维等方面,讨论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科学创新思维中实在和虚拟范畴的流动和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在思维是指科学认识活动中保持真实性的思维活动;虚拟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的一种设想或虚构活动.它们共同构成了科学创新思维的两极.在它们之间的流动和转化中,科学创新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深化高师教育学教学的重要途径在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水平。应从两个方面加强理论思维:一是从理论联系实际的宗旨入手,强调理论思维对于实践的批判反思和能动把握;二是从分析理论“经验化”的误区出发,强调理论思维对于克服“经验化”倾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从知识经济的特征出发论述了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展是硬道理”和实行“对外经济开放”等经济思想,这些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与知识经济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这不仅显示了邓小平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的真理性、科学性、预见性和超前性,也为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和搞好经济建设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7.
轴测图凭借平行投影的特点,传递着一种模型般的空间感。近年来国外对轴测图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已达到很高层次。本文从建筑三维构图的角度,对轴测图的教研问题,轴测图与透视图的比较以及关于轴测图绘制手段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高中学生思维障碍的几种具体表现及学生思维障碍的几种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9.
创新思维在成功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于:它倡导相兼相容的系统观,主张打破基本假设的惯性,追求战胜自我的最高境界,强调领导者或管理者的素质,要求领导者或管理者永远保持一种创造精神.要成为成功决策的高手,一方面要防止决策中常犯的错误,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决策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以降,自从教育制度西化之后,在开启科学思维理性之窗时,却关闭了自己“象思维”的悟性之窗,致使中国学人陷入失去主体话语境地。后来几代学人,由于只有单一科学思维理性,以至于不能真正进入和领会中国传统经典。中西思维方式不同,源于语言不同。“象思维”作为前语言前逻辑的思维,是最具本原性和原刨性的思维。在“轴心时期”,西方在“象思维”基础上产生出理性的逻辑的概念思维,并逐渐构成西方文化主流的思维方式。而中国的“象思维”则经过儒、道、佛三家而推向高级形态,构成中国文化主流的思维方式。崇尚不同最高思想观念(非实体与实体)的中西思维方式,各有不同的功能和价值,但都非万能。两种思维方式相互不能取代,而只有经过会通,才能推进各自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